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海宁皮革业产量大户向经典品牌转身

来源:作者:.时间:2012.08.30

  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市场:它拥有2800多家经营户,在全国皮革专业市场中首个实现上市;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450万人次,每年实现销售额超百亿元;它还突破传统模式,成功将专业市场连锁布局到全国。

  这里有一个传统产业:和许多块状经济一样,它从小作坊起家,经历发展的跌宕起伏,从7万多名从业人员,平均3秒生产一只票夹,平均48秒制成一组牛皮革沙发套,平均1.3秒诞生一件皮衣,到去年底已集聚起1954家工厂近千名设计师;从“皮衣时尚,潮起海宁”到“我看世界,风尚看我”,举起了时尚、创新的大旗。

  新浪博客上,海宁中国皮革城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有法的“羊皮卷”人气很旺,一篇篇关于“小城市引领大时尚”以及“用时尚附加值改写中国皮革产业发展轨迹”的设想,总能引起热评。

  时值第十八届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笔者去海宁采访之际,在网络上搜索关于海宁皮革行业的资料,任有法在博客中留下的品牌新观念,足以供导报笔者来了解海宁这个“小城”,到底凭什么去追逐时尚皮都的高地。

  历史:500年皮业品牌积淀

  海宁地处江南水网地带,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既适合农作物生长,也适应草类滋生。据《浙江风物志》,宋高宗南渡,北方居民的绵羊随之过江,海宁逐渐成为湖羊产地。明嘉靖年间修编的《海宁县志》记载,嘉靖三十一年,邑里官府管辖手工业原额人匠有熟皮匠3人、双线匠68人,岁贡皮翎羊皮500张、杂色毛皮855张。可见,海宁皮革毛皮产业在明嘉靖年间已初步形成,且作为朝廷贡品,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1926年,硖石镇皮毛商胡振芳创建双山皮厂,用机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成为海宁第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革企业。之后海宁境内制革业竞相开设,其中有规模较大的“三友皮厂”。

  新中国成立后,海宁皮业迎来稳定期。1952年,经过3年经济恢复期,海宁皮革毛皮企业发展到50家,主要产品为羊皮、牛皮和皮毛等,产品除供应当地还销往沪杭等地。“双山”皮厂主要产品“泰山牌”黄拷底革开始在市场上小有名气,产销值达14.8万元。

  1960-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以及接下来的“文革”令海宁皮革产业发展再次停滞,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海宁乡办、村办、联户办和个体办“四个轮子”一起转,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皮革产业迅速崛起。上世纪80年代,个私经济快速发展,不产皮的海宁,因为掌握了皮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制革技术,在与其他地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上世纪90年代初,皮革产业首次被作为海宁的主导产业培育,很快形成大力发展氛围。首批品牌企业付出水面:海宁宝富达皮服厂“宝富达”牌猪正面革女上衣、海宁民政制革皮件厂“雪豹”牌山羊正面服装革、“雪豹”牌山羊皮夹克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海宁皮件厂“慕尔美”牌猪绒革女夹克衫通过浙江省优质产品复评,雪豹实业公司的“雪豹”商标被评为首届“浙江省著名商标”,海宁制革厂“蝴蝶”牌猪皮服装绒面革被评为嘉兴市第一批“嘉兴名牌产品”。

  1992年,海宁已有200多家皮革企业。相比品牌企业,此时,更多海宁人只是背着皮衣去商场卖,结款慢、资金流转同样慢。如何将“卖全国”变为“买海宁”,建专业市场成为必然。1993年,海宁市政府应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愿望,创建了在海宁硖石的浙江皮革服装城(中国皮革城前身)。

  1994年9月22日,浙江皮革服装城正式开业,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同一天,首届全国皮革服装展销会开幕,这为海宁皮革企业搭建了营销推广平台,也为皮革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开业短短3个月,市场营业额高达5.8亿元。而这掀起了海宁大办皮件服装厂的热潮,1995年底,海宁经工商部门注册的皮件皮革企业高达1987家。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