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纺机打造哑铃型生产模式 助推产品升级换代
来源:中国纺织报作者:时间:2013.05.07
目前,纺织行业受困于人工、原料、能源等诸多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纺机市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纺机装备销量大幅增长。作为全国最大的经编机和摇架生产基地,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既强调日常基础管理中的全面提升,更强调深层次结构调整的重点突破,力保企业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
拓展设备范围 助推产品升级换代
常德纺机紧随市场设备需求的变化,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快高速、宽幅、高密经编机新产品的研发,适应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需要。公司技术投入比连续五年保持在5%以上,远超行业3%的平均水准。公司开发的KS3B-218宽幅经编机在原186英寸基础上效率提高了30%,该产品一问世,就受到市场热捧,为2011年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创新高立下了汗马功劳。2012年,公司结合了短隔距(3~12毫米)E2291经编机和中隔距(8~30毫米)E2281经编机的特点,开发出适应性更广的(3~30毫米)E2288-158双针床经编机,不仅能够织造薄型的间隔织物和绒类织物,还能织造大隔距的如床垫、坐垫等间隔织物和毛毯等,机器的速度也提高了40%,优化的结构设计,使产量和效率大大提高。E2518高速经编机转速达到了2200转/分,成为了高端经编机客户群的首选。2012年4月到10月,在经编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公司仍有90台销往市场,实现了普通机速向高速机的完美转型。2011年和2012年公司经编机新产品的销售率分别占到了63%、67%。近年来,公司果断加大气加压摇架的研发力度,研发的QYJ30-125V气加压摇架经过多家用户试纺,主要性能指标均优于同类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推进哑铃模式 促进企业柔性生产
公司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强身瘦体,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向哑铃型模式转变。近两年,公司加快非主关零件退出步伐,先后平稳有序退出了与经编关联度不高的粉末金业务,退出了噪音污染较大的锻造业务,退出了环境制约较大、不能形成规模优势的铸造业务,退出了技术含量不高且社会协作性较高的销轴加工业务等。同时,全面推行均衡生产和大力调整组织模式,投资1亿元打造“经编新区建设”项目,新建2万平方米的经编机主关零件生产车间,全面调整工艺流程,按部件加工与装配进行设备布局,构造出常德纺机经编机“流水”装配新模式,全面实现“多品种、准时化、低成本、均衡化”的生产目标。
2012年,公司经编机月生产能力由原来的50台提高到了70台,生产周期缩短了约20%,公司经编新区建设全面完成后,每天有4台经编机装配成台,月产能力可达到100台,生产周期有望缩短40%。公司根据摇架的生产能力远远超出市场需求这一严峻现实,加快摇架生产规模的调整,从人员配备、设备配置两方面入手,适度缩减摇架的生产规模,在调整摇架生产规模的同时,公司还优化工艺流程,合理调整生产布局,促进摇架进一步柔性生产,做到摇架生产规模的收放自如,为企业打造“哑铃型”生产模式再续新篇。
- 从中国黄河之滨到世界时尚之都:鄂尔多斯市羊绒在巴黎和米兰大放异彩2024.10.14
- 为智能设备武装“大脑”的杭州爱科,成为科创板第 242 家上市公司!2021.03.30
- 蒙达制衣:在服装红海闯出定制蓝海2020.08.26
- 2016年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分析2016.09.27
- 装上智能化“机器心” 龙峰纺织大步迈向高端市场2016.09.13
- “十三五”期间纺纱机械的研发推广方向2016.07.15
- 数码印花能否取代丝网印花?2016.07.14
- 标准工时与效率改善最佳实践2016.02.18
- 天门纺机获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奖2015.12.24
- 保定高阳引导纺织企业设备更新 无梭织机逾30%2015.10.21
- 陕西华燕公司研制喷气涡流纺纱机填补国内空白2015.10.08
- 英特尔与Chromat合作开发智能及运动内衣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