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化纤企业剑指“机器换人”节约成本
来源:萧山日报作者:时间:2013.09.02
如何缓解用工荒?盛元化纤剑指“机器换人”。通过实施这一战略,盛元化纤不仅省下300个工人,节约1200多万元用工成本,还大幅度减少人工误差,提升产品品质,可以称之为“一举多得”。
“这一切,都源于公司引进了德国4套高端工业自动化设备。”盛元化纤相关人士介绍,这些设备具有卷绕自动落丝——中间立体仓储——检测——包装等全自动一体化功能,为中国首套应用在化纤行业的全过程智能化自动流水线系统,“一次性投资了2.53亿元,其中光用汇,就达到2579.3万美元。”
据了解,盛元化纤由荣盛集团建设,总投资达到23.46亿元,注册资金5.6亿元。项目启动于2010年,目前已建成聚合装置车间、纺丝车间、加弹车间及相应公用工程用房,并已具备年产40万吨聚酯和年产29万吨涤纶FDY丝及10万吨涤纶DTY丝的生产能力。
盛元化纤为何要花几亿元的巨资引入德国设备呢?“招工难、用工难、用工成本高,近些年来,都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上述人士解释,但由于化纤生产是连续性的流水线工业化生产,从纺丝落筒到丝饼运输,从检验到中间储存及包装作业过程中,都存在劳动力密集和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显然,这是一对矛盾。”
盛元化纤“机器换人”系统以工艺流程为路线,包括落筒机器人,自动输送挂丝车,自动检验、分等级,自动立体中间储存和智能化自动包装机器人等五大部分内容。沿着生产流程,让我们来看看新系统是如何起作用的。
盛元化纤新建纺丝生产线4套,共有1008个卷绕位,三班共需配备落丝工168余人;现在由悬挂式落筒机器人取代,则减少了这些工人。
接下来是输送。以前,需要大概35个工人,采用台车通过循环单轨道输送,而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刮擦等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现在,由自动输送挂丝车取代,不仅用不到工人,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卷绕退下来的丝饼,由人工输送到检验区,地磅称重后人工检验,用工约10人;但现在采用自动检验,自动称重、检验,不仅省工,还提高检验精确度,确保出厂产品的品质。
之后的步骤是储存。一般,产品通过蓝色台车存在平衡间;而“机器换人”采用立体仓储的形式将所有丝饼进行集中储存,这样不仅可以对不同的批号按要求进行单独包装,节省空间,减少差错率,还可以按指令准确无误地对所需批号进行自由存取,实施了智能化处理。
最后一步是包装。人工对丝饼进行套袋、码层、捆带、缠绕、贴标签等一系列动作;采用智能化自动包装机器人后,可节约人工30人,而且实现了标准化和零差错率。
“设备全面运行后可减少40%的用工量。”上述人士说,据初步统计,这一系统总共能减少313个工人,以人工成本4万元/人每年计算,可节约成本1252万元/年。
- 从中国黄河之滨到世界时尚之都:鄂尔多斯市羊绒在巴黎和米兰大放异彩2024.10.14
- 为智能设备武装“大脑”的杭州爱科,成为科创板第 242 家上市公司!2021.03.30
- 蒙达制衣:在服装红海闯出定制蓝海2020.08.26
- 2016年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分析2016.09.27
- 装上智能化“机器心” 龙峰纺织大步迈向高端市场2016.09.13
- “十三五”期间纺纱机械的研发推广方向2016.07.15
- 数码印花能否取代丝网印花?2016.07.14
- 标准工时与效率改善最佳实践2016.02.18
- 天门纺机获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奖2015.12.24
- 保定高阳引导纺织企业设备更新 无梭织机逾30%2015.10.21
- 陕西华燕公司研制喷气涡流纺纱机填补国内空白2015.10.08
- 英特尔与Chromat合作开发智能及运动内衣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