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棉花收储临退出契机 发改委正密集调研

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Ashcol时间:2013.10.16

导读:一方面,国家为棉花收储投入巨额资金;另一方面,这项政策并没有得到产业链上各主体的支持。这就是棉花收储政策面临的窘状。

  直补政策呼之欲出

  马俊凯认为,国家的收储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在王凤君看来,收储政策扼杀了市场的功能。“收储价格相当于划了一条直线,固定好了棉花价格。棉厂在收购棉花的过程中没有自选动作,只能维持一个微利的状况。”

  该项政策对棉厂的损害,从那些不能进入收储渠道的企业来看更加明显。目前国家收储只面对400型加工企业,而在夏津县还有二三十家200型的加工企业,胜利棉业就是其中一个。胜利棉业总经理张庆侠告诉导报记者,目前该县200型加工企业已经全部停工。“国家收储价格高,几乎垄断了棉花收购市场,我们加工了棉花也卖不出去。”

  目前,王凤君和张庆侠都在盼望着收储政策的退出。“退出后,就完全看市场了。虽然不一定多好,但起码不像现在一样等死。”张庆侠说。

  从纺织厂的角度看,高棉价扼杀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国内棉花价格甚至高于国外低端棉纱的价格,国内棉纱进口量剧增,怎么跟国外竞争?”张建福说。

  对于棉农而言,因种棉效益不如粮食,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剧烈下滑。以山东德州为例,在2008年,该市棉花种植面积高达290万亩,至去年减至110万亩。“今年预计棉花种植面积将继续下滑,100万亩的关口面临考验。”马俊凯说。

  正因为种种弊端,棉花收储政策退出的呼声不断加大。导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家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已在就棉花收储政策及其替代方案做密集调查,棉花直补政策呼之欲出。但具体怎么补、补多少、如何保证补贴到位等尚不明确。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