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纺联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来源:作者:.时间:2012.11.30
为完善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系统支撑,推动纺织行业科技进步,11月29日,“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顺利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林乃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树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王久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宋冬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少苓、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部门、各专业协会领导,以及会议重点表彰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院校老师与学生获奖代表及众多媒体嘉宾出席了本次表彰大会。
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举行
此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重点颁发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及2012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奖。其中,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共171项:一等奖项目有13项、二等奖项目有53项、三等奖项目有105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为82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奖15名,“纺织之光”学生奖126名。另有12个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表彰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发表了《科技驱动、人才支撑,促进纺织强国建设》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技创新认定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可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创新战略,一种立足全局的激励结构,一套协同创新的运作机制。此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正是中国纺织工业理性面对“结构性收缩”的战略机遇期、风险高发期与转型碰撞期,摆脱对要素成本优势的路径依赖,提升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引擎作用和人才教育杠杆支撑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动纺织工业由大向强转变的一次切实行动。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勇副会长宣布了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徐文英副会长宣布了2012年度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及2012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获奖名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少苓宣布了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获奖名单。据介绍,本年度的获奖项目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基础研究得到重视,提升了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了整体技术水平;化纤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今年有5项成果获得了一等奖,作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对推动行业的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届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同时颁发了“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该奖项由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出资设立,在行业内院校中具备较高影响力。本届教学成果奖经过严格的初评、网评和会议评审,申报层次与覆盖面逐渐扩大,并有针对性地向一线教师倾斜。最终,东华大学的陈南梁同志获得“纺织之光”教师特别奖,126名学生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四川大学林绍建同学、浙江理工大学朱罕同学和东华大学余厚咏同学分别获得纺织之光学生特别奖。
此次大会颁发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也已进入第三年,今年申报项目涉及新型原材料及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应用,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针织基础理论研究等,其中节能减排染色设备及内衣测试设备研制项目首次出现在申报项目中,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创新点深度比去年有显著提高,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新原料应用、功能性面料开发、针织技术和基础性研究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有利推动和促进了针织产品的调整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会上表示:纺织工业要秉承十八大精神,在全球视野之下,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社会工艺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面向战略制高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要积极实现廉价劳动力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化优势的转变,要实现从规模化制造向柔性加工、智能加工新的工业方式转变。在数字化时代,要重视结合大规模数据、智能化生产、通讯技术革命时代特色的行业科技创新,最终帮助中国纺织工业克服发展“阵痛”,实现纺织工业的转型与提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对本届科技教育奖励大会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肯定了本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有效激励与导向机制,再次强调了在行业回暖趋势基础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应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对纺织工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与“第一资源”的战略作用。他同时表示,未来“纺织之光”基金会将进一步壮大,运营也会更加趋于规范与有效,并通过市场化理念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积极组建行业创新联盟。他同时表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根本上是“用”,关键是“人”,重点是“体制”。根本上是“用”,即围绕消费需求,把握研究方向与成果推广。关键是“人”,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包括科技工作者与一批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重点是“体制”,在合作模式中,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各方利益,保证各方利益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