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电控行业产业调整步伐加快

来源:中国缝制设备网作者:时间:2012.11.08

      我国工业缝制机械电子电控行业在短短30余年中,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缝制机械行业电子电控领域的重要一员。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国工缝机电子电控行业在2012年上半年延续了2011年三季度以来的调整状态,企业产值平均降幅在15%以上,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发展特点鲜明。鉴于行业低谷状态下的数据统计难以准确反映电子电控行业的整体情况,笔者以2011年度电子电控行业的统计数据进行简要说明。
 
      产业规模扩大

      根据协会电子电控专业委员会统计,截止到2011年末,我国从事缝制机械类电控产品生产的企业约40家(不含缝纫机电机企业,下同),从事缝制机械电控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从业员工约3000人,产品以内产内销为主,全年总产值约31.3亿元,同比增长约25%。其中,平缝机电控系统产值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达33%,花样机、套结机系统量值增长约在30%左右,电控行业产业规模扩大。
 
      产量增长迅速

      2011年,行业累计生产各类缝纫机电控系统由2010年的约170万套增长至226.5万套,增幅为33%。其中,平缝机控制系统约200万套,包缝机控制系统约12万套,花样机控制2万套,电脑刺绣机控制系统约5万套,详见图表。

电控行业产业调整步伐加快0.jpg

      效益逐年下降

      据统计,2011年电子电控行业累计利润约为3.6亿元,平均利润率约为11%,利润率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波动较大,受稀土永磁材料价格影响(烧结钕铁硼价格从2010年8万元/吨涨至2011年7月的70万元/吨,涨幅达770%),伺服电机最高涨价30%,铜材、电子元器件等价格同比也出现5-10%不等的涨幅,行业整体利润率呈下滑趋势,由“十一五”时期的近30%下降至目前的11%左右,成本压力明显超出行业消化能力。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在整个缝制机械行业,电子电控领域属于高科技含量的分行业。目前,电子电控行业共拥有缝制机械电控类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其他相关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全年累计申报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此外,行业全年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地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入选《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计划》备选产品1项,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电控系统的研发》)1项。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的可编程花样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系统荣获中轻联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豪公司“高效多头多功能刺绣机数控系统”项目在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之外,更被列入国家首度从重点新产品计划中择优设立的战略性创新产品计划。
 
      产业化步伐加快

      继平缝机、刺绣机、花样机系统之后,2011年,绷缝机、套结机、平头锁眼机电控系统等产品相继突破产业化瓶颈,多家企业产量同比出现倍增,另据不完全统计,曲折缝、圆锁类特种缝纫机电控系统产品同比也呈现巨大增幅。行业电控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目前,电控类缝制机械产品已占工业缝纫机总量的30%,电控产品整体产量、产值增长幅度远超缝机行业平均水平,电控行业已步入加速发展时期。
 
      资源丰富后劲大

      电子电控行业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发展,良好的投资收益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使行业发展资源不断丰富。一方面,新的企业、科研机构不断加入到缝机电控产品的研发、设计、应用和推广队伍中来,行业队伍由“十一五”初期的不足20家,发展至目前的40家左右;另一方面,行业内电控企业也不断加大科研、生产等投入,科研及产业化成果越来越丰硕,2011年r&d总投入约2.23亿元,占销售收入比值约为6.26%。另据统计显示,2011年电控行业利润的87%由行业两年来研发的新产品所贡献。

       产业集中度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新企业的加入,电控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队伍出现明显分化,部分企业被迫退出,部分企业则面临边缘化,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踩准了发展节奏,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如兴大豪与中捷、58所与杰克公司、积聚与富山公司的战略合作,积致与沪龙公司的资本整合以及兴大豪公司、58所的股份制改组等等。这些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合理资本运作等方式不但使自身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自己成为行业主流而居于领先地位。2012年上半年,上述骨干企业产销下滑幅度均小于缝制机械行业的平均数,琦星还取得了30%以上的增长。企业分化更加明显,市场资源进一步向有品牌、质量及产业化优势的企业集中。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