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全球产业分工下中国皮革发展面临重大考验

来源:作者:.时间:2012.09.26

  在中国皮革协会对上半年行业运行的调研中发现,从市场来看,出口型企业比内销企业难做,外销比重大的企业销售下降,外销利润下滑;从规模来看,品牌鞋企、年生产能力在1000万双的鞋企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较高,而中小企业则有关停倒闭之状况;从品牌来看,为国外大品牌加工的企业,订单缩水严重,且议价能力较弱。

  “不能抵挡短期内保持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诱惑,意味着从长远来看总有一天要栽跟头,在世界经济的调整期,低速增长是皮革行业对外贸易的一种自动防护。”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说,低速增长反而利于皮革行业的转型升级。

  面对比较严峻的现实,国内企业正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展会上,皮革生产基地的企业抱团参展,突出宣传区域品牌,打造集群形象,以产业基地的资源聚集效应和成本优势吸引大量国内品牌企业及世界知名采购商的订单,展现出中国国际鞋类展独具的正能量。

  从地域来看,中国皮革、毛皮制品和制鞋行业在东南沿海的企业面临压力较大,而内地企业相对平稳;从企业布局来看,在特色区域的企业,比分散布局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大。不断发展的产业集群是中国鞋业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战场,是中国鞋业发展重要的承载者。

  这种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弱势地位,是由于中国皮革产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而导致的。

  首先,由于技术的缺乏,导致中国皮革产业除了中间的制造环节外,前端的制革技术、环保技术、设计创意,以及后端的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等,都与西方有着不小的差距。比如在环保问题上,欧盟于200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简称REACH法规),就是通过限定化学品含量,来限制包括皮革在内的中国的相关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同时,也是由于环保问题,一些多年来把皮革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方政府,开始转而支持绿色的新兴产业,甚至把皮革业列入淘汰产业。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核心技术的缺乏,是制约中国皮革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此外,结构性矛盾也是影响中国皮革产业健康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产品结构上,无论是箱包还是鞋业,中低档产品有过剩之势,高档产品少,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更少;在企业结构上,制革生产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大量的落后生产能力面临淘汰;在区域结构,产业过分集中在广东、福建以及长三角等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企业少,地区和市场及资源优势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人才结构上,整个产业的从业人员中技术、设计、营销等高端人才比例偏小。

  皮革工业是人类最古老的工业,皮革产业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技能进步的历史。改革开放后,中国皮革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中国皮业大国的地位牢不可破。但是,从皮业大国走向皮业强国,尚需中国皮革产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