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棉纺企业 探纺织行业棉花成败怪圈
来源:作者:时间:2013.01.31
从纺织行业来说,无论行业、企业都为棉花纠结了很多年,过去有种说法叫成也棉花、败也棉花,而现在的中国纺织仍然在这个怪圈套中走不出来。很多业内人士说,以现在中国棉花市场的状况,是时候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体制改革来改善问题了,而各行业的协会组织,也都在奔波忙碌,为企业谋求发展。2012年的国内外棉花价差一再拉大,让很多棉纺企业都大呼吃不消,而到了2013年,中国棉价是否依旧还高居不下?棉纺企业要怎样克服困难?在本届中纺圆桌会议上,有关嘉宾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
对话嘉宾: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芳
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中国区总监 毛凯琳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朱北娜
问:您认为现在棉花市场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国家又将出台哪些政策应对现在的棉花市场变化?
高芳:近两年整个纺织行业都在关注棉花问题。2011年棉花收储是关键词,而过了2012年再说棉花,基本上就都讨论收储政策了。国家收、国家抛,2012年棉花价格指数基本上是一条直线,没有什么浮动。
现在新疆的棉花产量就像北京的PM2.5,已经爆表了。轧花厂加工的棉花有481万吨,检验的棉花有425万吨,这个产量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在这种形势下,会出现很多困惑。2011年说纺织企业觉得差价太高难以接受,现在就连棉商流通企业也觉得没法做了,因为实在没有利润空间了。而这样收储对于棉农来讲,虽然短时期保护了他们的利益,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当然,我们不否认收储政策体现的是正能量,比如说过去的这个年度,国内的棉价下跌20%,而同期国际市场棉价下跌42%,当时我们的收储政策对市场有一个托底的作用。但接下来是否还能持续呢?真的非常困难,一方面是从政府各种成本带来的压力,还有仓容,2012年政府准备了400万吨的仓库,棉花库已经用完了,包括粮库,当然还是不够用,原来预计400万吨,后来调整到500万吨,现在看来600万吨都指日可待。而不断收储的同时,抛储政策也要看纺织企业是否买账。所以,接下来研究新年度政策的时候,确实就是需要考虑了。
问:作为协会,是否也向国家提出了一些稳定棉花市场的政策建议?
高芳:中国棉花协会2012年向国务院提交了5项政策的报告,其中包括能否给棉农直补,能否引用一些周转的库存,能否把宏观调控方式改进一下,特别是进口配额,从而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能否再建立全国的棉花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从而降低物流成本等。5项政策当时都批给有关部门了,但就我目前听到的结果,落实的只有建立全国物流发展规划,这个发改委立项了,其他的都比较难。
为什么难?比如直补,人家会问为什么给棉花直补,国家还要保粮食呢。所以,接下来的一年,如果没有新政,我们依旧还是要继续旧况。所以从协会层面来说,还是希望国家能出台灵活的浮动政策,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找到国内棉价和国际棉价的平衡点,否则中国棉企只能处于被动局面。
问:中国是最大的美棉进口国,作为美国棉花协会在中国的代表,怎样理解中国棉花市场现在的变动?美国棉花市场现在又是怎样情况?
毛凯琳:我在中国听了太多与市场、内需、外销等方面有关的话题,我也看到了欧洲和日本市场现在的发展,我觉得作为企业,可能更多要重视整个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2012年不仅是美国,全球都对棉业甚至棉纱比较敏感,虽然也谈政策问题,甚至国外也在研究中国政策的走向。而据我所知,2013年美国很多农民都在考虑要不要继续种棉花?因为市场变动太大,如果没有市场出口,他们种了棉花还能卖给谁?
我觉得中国政府现在应该发布一些政策了,既要考虑到棉农,也要考虑到纺织企业。我近几年在中国听到很多机构讨论相关的话题,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中国是美国长期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特别希望中国企业的供应链能健康发展,中国的内需市场现在很强大,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注重与中国品牌做深入合作。
问:您认为现在的棉纺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朱北娜:2012年由于国储棉与国外棉价的价差问题,整个棉纺行业确实比较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调查,我国纺纱企业发展还是基本稳定,这充分体现出我们棉纺企业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企业家们怀揣信心,看好今后的发展机会。中国纺织对棉花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不同企业有不同需求,有的只用国产棉花,有的企业则需要不同国家的棉花满足需要。
近两年棉纺行业不好过,很多人就说,纺织产业要转型,其实纺织产业一直都在转型,而且这两年更加大了力度。据我所知,很多大企业都在做转型升级,不管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都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也做了不少投资。但是,转型需要资金,企业的资金大量都用在收购高价棉了,肯定给企业转型升级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问:国储棉临时收储工作即将结束,大量的棉花被国家收购,结果是不是就只能棉农开心、企业欲哭无泪?
高芳:临时收储政策叫预案,所谓预案就不是一个常年、长期执行的政策。另外,“临时”二字是指当年收的棉花当年就能放出来。我觉得这种政策说实在的不应该年年被固定下来,这样的话,几乎就回到计划经济时期,这是不可持续的。目前,中国的种植成本很难下降,特别是棉花。因为整个农作物中小麦的机械化率达90%以上,而棉花非常低,低于农作物平均数50%。可能今后中国棉农的植棉成本长期高于国际市场,是不是国家政策依旧要长期这么下去?显然是不对的。
前一段时间我们开棉农座谈会,有些棉农就说,与其政府给补贴,不如把补贴补给企业,让企业多买棉农的棉花,这样未来棉花的生产就不用一直靠政策维持了。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