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蚕丝业科研和产业 唇齿相依

来源:作者:时间:2013.02.26

导读:丝绸之路集团无疑是我国丝绸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凌兰芳作为产业资深人士,没有过多的客套和对现实的华丽赞扬,却道出了对蚕丝业未来担忧的肺腑之言。

  凌兰芳董事长在中国丝绸协会第六届二次理事会上发表了《关于中国丝绸转型升级的思考》的演讲。关注凌兰芳是因为他是中国丝绸之路集团的董事长和党委书记,丝绸之路集团无疑是我国丝绸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作为产业资深人士,没有过多的客套和对现实的华丽赞扬,却道出了对蚕丝业未来担忧的肺腑之言。其演讲提出了涵盖整个产业中7个阻碍我国蚕丝业产业升级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蚕丝业科研人员的反思。他的这7个问题都直指一个核心:从上游的养蚕到下游的纺织,如何提高丝绸的质量?

  自从2004年西南大学完成了家蚕全基因组的测序之后,国内的蚕学研究可以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尤其在基因组学方面,一举超过日本达到国际最高水平。除此之外,在分子学和遗传学等方面也获得了不少成就。另外就是蚕丝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也发展较快,尤其在蚕丝蛋白和纳米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尽管发了很多优秀的文章,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同行的肯定,但是,我们在促进国内自身蚕丝业产业升级方面的科研投入却不太多。赢得了吆喝,输掉了里子却不值。

  日本的蚕丝业在二战过后就基本退出市场了,欧洲人养的不多,美国人不养蚕。如果我们自己不做这件事,显然别人是不会帮我们做这件事的。现在,印度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在不断地增加蚕丝业的科研投入,长此以往,他们很可能超过中国成为蚕丝业大国。我们中国人辛苦生产的蚕丝,低价卖给欧洲,欧洲人制成香奈儿、LV、爱马仕等产品再卖给中国人,其附加值之低令人发指。如果是这样,蚕丝业这件事不如不做,太不划算了。

  蚕丝业是中国人祖宗的遗产,如果祖宗留下来的遗产都可以随意摒弃,那我们也没脸面对子孙后代了。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但是现在这样的搞法,不用别人打败我们,我们也会自乱阵脚。一心只想靠党靠国家靠政策,表明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以下是我对未来产业和科研的一点思考:

  1, 科研支持力度要增强。增加科研支持力度,不仅仅是科研经费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增强。如果经费投入都变成了一堆文章,那有什么用!现行的科研体制并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因为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要求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做产业是发表不了好文章的,只有跟踪国际热点才能发表好文章。但是问题是,蚕丝业产业中国人做得做多,别人不关心产业。如果我们自己不关心,也就没有人关心了。原苏州丝绸工学院是从蚕桑到丝绸纺织整个产业链齐全的研究机构,在1997年并入苏州大学之后,原有的专业被拆散到其它学院,有的并到了基础医学院,有的并到了材料或机械学院,原来一个完整的丝绸学院,现在只剩下纺织了。原本是可以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全最好的丝绸学院的,却把自己的优势削弱了。

  2, 科研和产业的结合要增强。天天喊口号是没有用的,问题是要有人来做。这样一个附加值如此之低的产业,企业也做得很辛苦,养活自己都很难,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研发,基本上天方夜谭。只有增强二者的结合,才能互惠互利,共同促进。日本以前的蚕丝业很发达,后来衰败了。以前日本做蚕学和蚕丝的实验室很多,现在越来越少了,即使现在还存在的,获得的经费支持也是很少的。如果有一天,中国的蚕丝业垮掉了,那做蚕学和蚕丝研究的人基本上也要下岗或转行了。但是,企业也要主动与科研人员沟通,因为很多科研人员不懂产业,不知道产业中有哪些问题要解决。虽然我做了这么久的蚕学研究,但是我并不清楚农民怎么养蚕、缫丝怎么缫、纺织怎么纺?企业要经常邀请学生和科研人员下去考察,才能促进彼此的互动。

  3, 高端还是平民路线。丝绸历来是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我一直认为把丝绸作为奢侈品是在阻碍丝绸的市场化。尽管我研究家蚕,但是我目前为止还没有用过蚕丝产品。也不知道是我自己的悲哀还是这个产业的悲哀。我最崇拜的人是比尔·盖茨,以前计算机是技术上的奢侈品,很少有人会用。自从比尔·盖茨开发了人机友好的windows界面,使得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如果有一天,有这么一个人把丝绸变成千家万户都在用的产品,那这个人就是蚕丝业的“比尔·盖茨”。既然人家爱马仕、LV、香奈儿都已经占据高端很多年了,我们要想进入这个领域如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如反其道而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等到这个产业有利可图的时候,再考虑高端产品。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