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东南亚进口鞋机增加会加剧对我国制鞋产业的竞争力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时间:2013.05.22

导读:东南亚廉价的劳动力以及逐渐完善的产业链吸引着让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发展。广东的很多纺织服装鞋帽企业便开始投资东南亚国家,导致纺织机械鞋机等机械业出现大量出口的现状。

  东南亚廉价的劳动力以及逐渐完善的产业链吸引着让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发展。广东的很多纺织服装鞋帽企业便开始投资东南亚国家,导致纺织机械鞋机等机械业出现大量出口的现状,很多接国外订单的鞋机企业业绩上扬,但是专家表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将会加剧东南亚制鞋产业对我国制鞋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东部地区自纺织服装制鞋产业发展以来便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居地,但是随着中国土地租金的高昂以及劳动力工资的上涨,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出现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有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由广东转移到中国境外的投资项目有41个,其中转移到马来西亚和越南的项目分别达到15个和13个,它们以纺织服装和鞋帽等为主。受此影响,东莞市鞋机商会的100多家成员企业,有40%成员单位普遍出现了接到外销订单或者外销订单上涨的现象。在利润的驱动下,不少鞋机企业开始研究并拓展海外市场。

  东莞市鞋机商会会长王精文是东莞市名菱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名菱工业”)总经理,他表示,一部分客户迁移到了海外,这些客户对于原先的鞋机产品比较熟悉,在做生不如做熟的思想引导下,东莞的鞋机产品也就顺理成章卖到国外去。精文称这种现象是鞋业行业的“蝴蝶效应”,在此效应带动下,东莞鞋机企业外销份额纷纷上涨,以名菱工业为例,“2011年以前,我们公司的外销份额是20%,去年上升到30%,今年预计可以达到40%。”

  东莞市意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于1998年,总部在东莞厚街汀山村,目前这家企业已形成整厂鞋机输出的产业规模。2001年,意利鞋机董事长杨崇国从维修鞋机转向生产制造鞋机,从意大利购进三台鞋机加以改进,一炮走红。“2004年,意利产品进军中国市场,却被意大利品牌alfa状告侵权。”杨崇国说,意利只是模仿而并非抄袭,事实上意利的产品添加了很多实用的元素,因此alfa告不倒意利,最终双方选择了合作。利用alfa品牌以及技术指导,意利鞋机顺利“借船出海”,产品远销海外。

  他们为了应对如今劳工荒的问题,开始研发鞋机器人,鞋子安放在一台机器的力柱上面,随后被送进紧闭的包厢里面自动喷漆。人在这里不是主力,只需要重复而机械地把鞋子放上去就行,相比于以前,这台机器可以代替15个人。这种高自动化智能化的机械受到制鞋厂家的欢迎。

  鞋机企业因外销订单上涨而欢欣鼓舞,只接国内订单的鞋机商店却生存得很艰难。在厚街256省道两旁,分布着好几百家鞋机商店。李勇是其中一间鞋机店的老板,“2012年利润大幅度下降,很多鞋机商店已经倒闭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在维持,只有少部分是业绩上涨的。”李勇告诉记者,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我的店还算好的,目前在东莞还有不少单,一些小店就没那么幸运,利润不断压缩后开始倒闭。”李勇称,这或许就是专家所说的“洗牌时代”。

  王精文表示,虽然东莞的鞋机企业所接到的外销订单,其实是以前国内订单的延续,份额感觉是增加了,实际上利润却增加不大,“你把一台机器卖到印度去,印度会收你关税,同时还要运费和服务费,实际跟内销比并没有什么优势。”

  有专家认为这是个危险信号,说明东南亚一带的鞋企订单有所增加,“买鞋机是为了和东莞的鞋企争生意”。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