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突破代工宿命
来源: 《服装界》 作者:时间:2013.08.20
“会走路的钱包”是美国旅游协会主席罗杰·道对当下中国人的比喻。现在,世界各国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抓住中国游客日益变鼓的钱包。
然而,尽管国外很多奢侈品早已是“中国制造”,但中国消费者却很少愿意购买中国品牌,或者在国外购买时尽量不买“中国制造”。
这多少有点“讽刺”。
在过去的30年,中国服装业长年重制造、重规模、重渠道、轻品牌的快速发展,虽实现了资本积累,快速成长,但快速增长的后遗症开始慢慢显现,轻视品牌塑造的弊病也越来越凸显。
近年来,在消费能力不足、需求萎缩的大经济环境下,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租金、原材料成本提升,导致国内服装企业的利润被大幅压缩。
最新发布的2013年中国500强榜单显示,多家服装品牌排名大跌。李宁、森马更从500强榜单中出局。
当下,中国服装业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而全球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的争夺更导致中国转向高端服装制造业的努力受到额外冲击。
为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国服装业在全球的地位短时间内还不能被动摇,但尚存的竞争优势不可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杀手锏”。要掌握全球服装制造业话语权,就需要不断寻找、培植、提升“新比较优势”。
在如今服装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各国的比较优势反映在同一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上。跨国公司正是利用各国在价值链环节上的差异,通过价值链拆分,把各个环节配置到能够满足其全球战略的最佳区位。
中国服装业要做的就是通过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假若如一些学者所言,21世纪是亚太世纪,乃至于是中国世纪,那么“中国制造”必须升华为“中国创造”,才能符合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苹果公司的成功处就在于产品,它之所以能够高价出售,正是因为人们都希望拥有它。同样,服装企业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设计出吸引人的产品。
不断提高生产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和专利布局,依靠品牌的力量牢牢掌握着引导消费的主动权,这才是中国服装业真正强大的“比较优势”。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品牌正在制定、实施新战略,实现品牌文化塑造和商业价值创新。
比如,粉蓝衣橱通过时装音乐剧的形式将让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彼此的融合中拥有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从而产生新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华孚在科技与时尚的双轮驱动下,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实现从“纺织织造”向“时尚产业”的价值转型。
过去,中国服装业虽经历波折,却兀自盛放美丽。今天,中国的正在成为世界的,中国时装人仍然在通过不断变革迎接“服装强国”的春天。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