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京城缺乏“小裁缝” 行业发展陷困境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作者:时间:2013.09.27

导读: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地区的纺织服装机械行业已经极度缺乏行业相关的人才,尤其是裁缝行业,更是少之又少,行业的发展迅速,但是人才的培养跟不上脚步。这或许会成为这个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只有当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尊重,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当技工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北京最缺哪类人才?是职业经理人、高级翻译,还是外企白领?都不是。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日前统计二季度319家职介机构的数据时发现,裁缝成了京城劳动力市场最缺的人才,北京市各单位需求2586名裁缝,求职者却仅有326人。

京城缺乏“小裁缝” 行业发展陷困境0.jpg
缝纫行业人才缺失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换服装的频率也在加快,加上我国生产的服装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导致裁缝在大部分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某培训技术学校曾经免费培训缝纫专业的学生,半年后这批还未结业的学生就被一家服装企业以每人500元的补贴费预订一空,此后上门来招工的企业依然络绎不绝。裁缝工的收入也在抬升,一些城市服装企业缝纫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已达1500元以上,技术较好的熟练工突破了3000元。
  
  北京最缺“小裁缝”,是技能人才紧缺的集中反映。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统计还显示: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上职高、技校、中专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不独服装行业,印刷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械等行业也都面临着技工短缺的窘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6年公布的数字表明,目前2.7亿城镇从业人员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只有8720万人,占从业人员的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约186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21%。
  
  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据报道,目前我国高档数控设备的利用率不到30%,有的甚至不到20%,高档数控设备的许多功能发挥不出来,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没有掌握要领,不会使用。
  
  因此,破解“技工荒”,首先应当创新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技能型人才的氛围。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必须在政策、制度、措施等层面着力,构建和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激发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在职业教育发达的澳大利亚,一个优秀电工的收入并不比一个教授的收入少,也不会因职业差别而受到歧视。只有当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尊重,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当技工。
  
  其次应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应起主导与引导作用,企业、行业则要积极参与进来,创新培训机制。要密切与相关企业的联系,深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此外,不能忽视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目前全国已有1.4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1.5亿农民需要转移。对农民工的培训要注重实用性和规范性,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进一步调动农民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合格技工。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