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张国良:“中国碳纤维”追梦人

来源:中国江苏网作者:胡珊珊时间:2014.01.11

导读: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材料,由于其强度比钢大,密度比铝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交通、医疗、纺织及国防等领域,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尤其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更是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近日,在连云港中神鹰碳纤维工厂的厂房里,视察生产的张国良看见生产线上整齐拉出一卷卷碳丝,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作为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的董事长,张国良原本是个碳纤维行业的门外汉。可就是这个门外汉,从2005年起带着一腔“做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的热情和7000多万元现金,毅然投入了这个产业。最终他攻克种种技术难关,在国内首次将碳纤维产业化。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材料,由于其强度比钢大,密度比铝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交通、医疗、纺织及国防等领域,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尤其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更是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由于技术问题,在我国碳纤维始终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2005年,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董事长张国良的一个想法让我国碳纤维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5年初,张国良的一位朋友从国外带回了一束碳纤维丝,张国良捏着绕指柔的黑色纤维束,暗暗下了决心,要造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即使要拿出纺机厂一年8000万元的利润,也要碰碰这块硬骨头。

  “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

  连云港鹰游纺机是国内在纺机后整理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2005年,已经在本行业取得重大成功的张国良,正在为企业寻找新产品开发目标的时候,偶然间听人说起了碳纤维的重要性以及在它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我来完成碳纤维的产业化。”为了获取国家的立项支持,他给时任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的王永顺写了一首散文诗作为申请报告,“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我知道中国的军民产业对碳纤维的渴盼,打破西方国家禁运和技术封锁是如此重要!”

  2005年9月29日起,张国良把自己抛进了一个碳纤维的世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攻克。

  2006年9月,第一条年产500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开始设备调试,张国良亲自按下了那个绿色按钮。设备启动了,但生产线却没有打通。中复神鹰首任总经理李怀金回忆,“由于国内没有一个厂家做过,国外又技术封锁,所以当时的生产线都是自己建造的,可以说没有一点经验,需要一次一次地开机试,而每一次开机,多则几十万,少说十几万的材料费是少不了的。”“一共76天,可以说每天开出去一辆桑塔纳。”张国良回忆说,他想最多搭上鹰游纺机一年的利润,可是如果还不成功该怎么办呢?他没有去想,也不敢去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国良和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在生产线旁吃住了76天,发明多项独创技术,申报了12项专利,解决了无数个问题,最终,合格的原丝终于被他们生产出来了。2007年5月3日,他的生产线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碳纤维,并在设备研发中获得5项国家专利。

  实现碳纤维产业化“中国梦”

  张国良刚开始的目标是生产T300级碳纤维,截至目前,他的企业建成了3条350吨、1条1000吨的碳纤维生产线,碳纤维产量已经占到了国内碳纤维产量的70%以上。而且现在,中复神鹰碳纤维工厂的生产线上已经可以产出性能更高、强度更大的T700级碳纤维,这意味着,他烧出来的碳丝里面,碳原子的比例达到了97%以上。由张国良企业研发出的碳纤维产品已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在2008年12月3日,万吨碳纤维产业化工程的一期项目千吨碳纤维生产线也已经顺利投产。在碳纤维生产步入正轨后,张国良又陆续主持开发出碳纤维自行车、纺织机械配件及碳纤维增强工程塑料等一系列碳纤维下游产品,尤其是在2010年9月正式投产运行的年产十万辆自行车生产线。这是内地第一个碳纤维自行车产业化项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记者问张国良,“为什么别人没有做成的碳纤维产业化你能够做成?在那76天里你有没有害怕、犹豫过呢?”他笑笑,“凭的就是我作为企业家产业报国的一个梦想吧。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够做出来,我们一定也能做出来!”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