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迈向时尚前沿,中大纺织商圈乘风破浪再出发

来源:作者:时间:2020.07.10


  “中大纺织商圈是我一生追求和向往的地方!”不久前2020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举行,国际知名时装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计文波也如约而至,他表示当评委15年,也连续“打卡”15年,中大纺织商圈是他永远不想走的地方,希望这么好的地方不要丢失。

  “市中心还有个专业市场?”“中大布匹市场没这么多车就好了。”在服装设计业界外,周边市民不知道与谁为邻,更不了解约1.5平方公里的地方为何会有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关联产业人群超过200万,其吸引力何在?更关注的是高密度人口带来的管理难题。

  “中大纺织商圈”“中大布匹市场”两种叫法的微妙区别,正体现了中大纺织商圈的尴尬处境:一方面其在业界有着“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的盛名,是设计师的向往之地;另一方面被已有的刻板印象所累,公众对其印象依旧停留在多年前,因行业门槛所限,近来其创新探索不为人所知。

  诞生至今,中大纺织商圈已过而立之年,其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创新发展的要求、走向时尚的呼唤。是做被温水煮熟的青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还是做搅动传统纺织市场的鲶鱼、继续引领未来?选择不言而喻,但从何处着手却考验着其魄力和智慧。改变,是几经大风大浪的中大纺织商圈的现状,也是其迈上新征程必须完成的功课。

  崛起:以快制胜崛起:以快制胜

  “人气比去年年底更旺”“复市后出货量增加了30%”……尽管疫情还没过去,中大纺织商圈几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商圈里采购商络绎不绝,瑞康路上车来车往,一副复工复产忙的景象。

  顽强的生命力,似是写进了中大纺织商圈的基因。其诞生就颇具偶然性,在上世纪80年代海印桥底形成了摆卖毛线、布匹的地摊商贩聚集地,后因市容整治于1988年被统一迁移至现在中大布匹市场的所在地。此后,广州也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服装集散地,伴随着珠三角工业化的浪潮,抢占先机的中大纺织商圈迅速崛起。

  “从某种意义上,中大纺织商圈一直随着时代发展在转型升级。”广州长江(中国)轻纺城总经理孙秀书表示,疫情影响下,行业再次面临困难,但这也并不是中大纺织商圈第一次面对大风大浪,每次都挺过来了。

  孙秀书从2001就来到这里,见证了铁皮棚变身为简易商铺、再到广州国际轻纺城、珠江国际纺织城、长江(中国)轻纺城等大型商业实体的崛起。如今,“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的口碑积累了超过30年的历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周边城中村的廉价空间和劳动力,原始而快捷的“现场、现货、现金”的交易方式等加速了中大纺织商圈迅速崛起,也为如今的困境埋下了伏笔,交通拥堵、人员过密等一度成为各方诟病的“老大难”,再加之以杭州柯桥为代表的全国其他竞争者的壮大,引行业之先的中大纺织商圈也面临“船大难掉头”甚至“掉队”的挑战。

  “面料产业链的完整性至今依旧是中大纺织商圈的‘王牌’,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在广州轻纺交易园执行总经理杨志雄看来,尽管全国市场日趋激烈,但多年的积累和口碑,让中大纺织商圈的优势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丧失优势,“北柯桥南中大”的行业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完整的产业链体现在中大纺织商圈的面料来自全国,也销往全国。“如果一款面料你在广州国际轻纺城找不到,几乎在国内都找不到。”广州国际轻纺城相关负责人自信地说,该市场汇聚了近4000个国内外纺织品品牌商家,常年汇集数千万种面料,“广州国际轻纺城几乎将面料的展示和集聚做到了极致。”

  “中大纺织商圈的面料总是快人一步,一个星期的更新甚至相当于别的地方一个季度,辅料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设计师何草梅所在团队在2012年自创了服装品牌ZIA,为了能更好地做设计,他们更是从杭州来到广州,在她看来,中大纺织商圈依旧是设计行业绕不开的一个地方。

  仅凭“快”字或许可以稳住当下,但想更进一步显然不能只靠这三板斧。

  转型:各显神通

  探讨多年,转型升级几乎已经是共识。但如何走?显然不止把布料的展示和集聚做到极致这一条路。

  包括广州国际轻纺城在内,广州轻纺交易园、珠江国际纺织城、长江(中国)轻纺城这4家龙头市场在中大纺织商圈有着四巨头之说,龙头大型商业实体之间也很默契地错位发展,他们的探索也代表着中大纺织商圈的转型升级方面的尝试。

  “我们瞄准‘微笑曲线’两端,重心放在创意设计、版型定制、产业融合等方面。”杨志雄表示,如今面料贸易方面的商铺仅占广州轻纺交易园的三分之一,2000多家商户企业中超过60%具有面料创新研发和服装创意设计实力。

  漫步广州轻纺交易园,道路通畅,园区两旁的建筑颇具设计感,与公众熟悉的创意园无异。其也成为国家工信部第一批认定的全国“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也是“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传统销售模式是采购商选购,我们则是定制服务。”杨志雄说,面料是服装行业的源头,随着全国竞争加剧,以前中大纺织商圈以快取胜的打法已经难以取得绝对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面料才是竞争力。所以,他们会分析中大纺织商圈的市场数据,提前研发最新的面料,打造“广东时装周”“面料趋势周”“广东省十佳服装制版师大赛”等时尚营销平台,举办时尚盛事、趋势发布等。

  即使是行业龙头,也会面临危机。珠江国际纺织城总经理李志明表示,2016年他们面临档口租不出去的危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珠江国际纺织城将空置的仓储区域整合,结果不少原创品牌看中这里适合展示的空间以及面辅料齐全、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新客户群体中走俏。

  “有人‘挖到金子’,口口相传,逐渐形成集聚效应。”李志明说,新客户以年轻设计师为主,有闯劲有想法,在服务他们的过程中市场也不自觉地逐步转型升级。疫情期间,直播经济更是在珠江国际纺织城旺起来。

  “一个晚上可卖出1万件。”芷然服饰负责人说,为此他们还专门聘请了一个主播带货直播,而服饰样品展示区正是最天然的直播场所。下一步,珠江国际纺织城将挖掘网红经济,把原创品牌的所在地打造成网红打卡点。

  如今,各大市场提出自己的改造计划:长江服装辅料广场更名为“辅料时尚汇”,打造成辅料设计创意空间;银岭国际家纺城拟升级为“银岭国际服装设计港”;原天雄市场已升级改造为海珠区万达广场,打造高端商业综合体……

  转型升级的浪潮已经开启,具体怎么走,中大纺织商圈的各大市场则各显神通。“适者生存,特别是此次疫情更是开启了新一轮的洗牌。产业分工后,各大市场彼此互为配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拧成一股绳了。”李志明对未来有忐忑更有期待。

  未来:走向时尚

  模特身着时装,在由“虚拟演播”技术打造的秀台上穿梭,不断变化的舞台展示着大学生的设计灵感……面对疫情,2020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依旧如期而至,与往年不同,本届时装周以“虚拟演播”的形式展现,通过网络收看的形式向全社会展现。

  对于服装学子来说,这是他们告别校园的“最后一课”,也是走向设计行业的“第一课”。“以前协助师兄师姐,今年是自己参赛。”岭南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林宗元与搭档获得了本届时装周的银奖,在他看来中大纺织商圈是这个专业耳熟能详的地方和最佳的实习地。

  作为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的主办方,广州国际轻纺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时装周已经连续举行15年,已累计输送超过4.5万名年轻设计师。

  中大纺织商圈转型升级,应该走向何方?打造时尚之都的呼声渐高。

  “来中大纺织商圈创业的80后、90后越来越多。”计文波表示,全球的时尚中心都在市中心,中大纺织商圈正好也在广州中心区域。时尚中心的特征体现在时尚产业、时尚现象和设计师上,中大纺织商圈有着很好的底子,纺织面料产业与时尚产业有着天然的亲缘性,广州服装院校众多、中大纺织商圈设计师集中,目前最缺乏的是时尚氛围、时尚现象,“所以要想办法把年轻人吸引过来。”

  《海珠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对中大布匹市场所在的凤阳街区也提出产业目标,一是基于布匹专业市场改造发展品牌设计、布匹供应链管理、时尚会展等高端服务环节。二是利用布匹市场释放产业空间,打造环中大的国际技术孵化转化功能载体。背后的思路正是存量改革、增量创新。

  “中大纺织商圈缺少代表性的服装品牌和设计师品牌,只有‘星星’没有‘月亮’。”杨志雄表示,广州轻纺交易园已经集结了超过3000名设计师,他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出中大纺织商圈走出的全球知名设计师和品牌。

  在杨志雄看来,中大纺织商圈是华南的时尚源头,能长出有生命力的东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星星’变成‘月亮’。”

  行业不能因出现早晚判断其价值,与时俱进才能永葆青春。从面料贸易到面料设计,打造时尚之都对中大纺织商圈来说,有挑战,有阵痛,也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