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中国棉花收储政策的双刃剑 直补呼声渐高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作者:时间:2013.06.24

导读:本年度以来,收储政策一方面托市保农,保证国内市场能够运行平稳,对国际市场价格也形成了有力支撑。但是,中国棉花收储政策的双刃剑。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仍处于下降趋势,而且将下降到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棉农植棉成本直线攀升、纺企经营受困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棉花政策应走向何方?如何实现棉花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不久前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上述问题最被与会人士关注。当棉农的增产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纺企又面临着购棉难、购棉贵的难题时,政策调控与市场供需的对立关系逐渐凸显,现行的收储政策也陷入了有些尴尬的境地。对此,业内人士齐声呼吁,兼顾棉农与纺企的棉业长效发展机制,需要以市场供需为导向。唯有市场为帆、政府控舵,棉花产业的大舟才能愈行愈远。

  收储政策的双刃剑

  2013年度的临时收储政策已经公布,储备棉投放政策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增加了当年度棉花的投放,扩大了企业购买数量,储备政策正在不断完善。而对于该政策的可持续问题,业内普遍认为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指出,中国政府的各项棉业政策对稳定棉花市场、保障棉农利益、保证纺织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看到,这些措施对产业链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

  本年度以来,收储政策一方面托市保农,保证国内市场能够运行平稳,对国际市场价格也形成了有力支撑。但另一方面,棉花库存激增,尤其是今年1月~3月,储备棉投放和入库同时进行,储备棉交易几乎占据着整个流通市场,市场自身形成价格、配置资源的能力被弱化。收储政策演变成一把双刃剑。在此形势下,推行长效、灵活、积极的宏观调控机制对棉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尤为重要的。其中,既要综合考虑粮棉比价、棉农基本收益、内外棉差价,又要统筹考虑纺织企业承受能力、流通企业合理利润空间等因素对棉业的影响。而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有机结合则成为业界的共识。

  有企业指出,收储及抛储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更多地考虑市场因素。“目前,收储价格主要基于种植成本。但这只是市场价格形成的一个要素而已,还有很多要素需要考虑。要考虑市场因素及供求关系。”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金凯如是说,“正常来讲国家应该储备三个月的棉花使用量。不考虑需求下降的因素,以每个月90万吨为标准,库存应不超过300万吨为宜。但我国现在的棉花收储量已经累计达到650万吨,其合理性有待商榷。”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刘小南表示:“任何政策都有局限性,不可否认的是,临时收储政策导致了市场调节作用的弱化。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已经和有关部门开会研究相关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调控机制,建立促进中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

  可持续挑战贯穿全产业链

  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仍处于下降趋势,而且将下降到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首次跌破7000万亩。与此同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种植粮食和棉花意愿降低,导致棉农数量减少,其直接结果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目前,新疆采棉的价格成本已经从几年前的0.5元/公斤~0.8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2元/公斤以上,植棉成本大大增加。

  再观察产业链下游,棉纺企业的压力更为突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表示:“国内外棉价的巨大差异转化为成本压力传导给棉纺企业,很多企业被迫转向使用化学纤维来替代棉纤维。”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