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浙江纺纱业通过设备改造积极开发新型纱线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作者:时间:2013.07.02

导读:纺纱企业要在市场上提高核心竞争力,走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要积极采用各种新型纤维,摆脱对棉花的依存度,开发出更多市场需求的精、特、新纱线。

  从近几年浙江纺纱企业开发新型纱线的努力可以清晰看出,纺纱企业要在市场上提高核心竞争力,走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要积极采用各种新型纤维,摆脱对棉花的依存度,开发出更多市场需求的精、特、新纱线。

  要开发好各种新型纱线,则必须要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投入,并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与相应的检测分析手段,使产品开发走向科学化、市场化的轨道,增强产品开发的后劲与活力。

  纺企遭遇成本困境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浙江省已拥有环锭纺产能近1000万锭;新型的转杯纺与喷气涡流纺技术装备拥有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从纱线结构分析,环锭纺纱线仍占市场主导地位。浙江每年生产的各类环锭纺纱线达120万吨以上,需用各种纺纱原料(含各种新型纺纱用原料)超过150万吨。与此同时,浙江天然纺织原料资源(棉花、羊毛等)短缺,目前省内纺纱企业使用的棉花90%依靠国内与国外提供。而浙江省的化纤原料生产量较大,是国内粘胶纤维与涤纶纤(含短纤长丝)主要生产基地。由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浙江省内劳动力紧缺,目前纺纱企业80%以上的用工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尽管工资逐年提高,但招工难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浙江纺纱企业加工成本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当前劳动成本的逐年提高及原材料尤其是棉花的价格居高不下,使纺纱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减少劳动用工及摆脱对棉花的依存度,就成为浙江纺纱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必须面对的两个难题。据调查发现,在面对当前严峻形势时,浙江纺纱企业的许多领导不是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积极采取依靠科技创新与产品创新的两手策略,迎难而上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使企业继续走向持续发展之路。

  在依靠科技创新方面,不少纺纱企业加快了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步伐,大力发展全自动与半自动转杯纺与国际最先进的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技术。由于纺纱工序缩短,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与生产效率高,纺纱企业劳动用工大幅度减少。据分析:采用上述新型纺纱设备生产,折合环锭纺每万锭用工只20~25人,比目前环锭纺用工减少一半左右。

  在积极采用新型纺纱设备同时,浙江纺纱企业对传统的环锭纺装备的更新与改造的步伐也在加快。除清梳联合机与自动络筒机已普遍采用外,最近几年浙江纺纱企业还积极采用带自动落纱细纱长机及相应配套的托盘式自动络筒机,使环锭纺用工最多的细纱与络筒两个工序用工显著减少。据已使用这两种先进设备的企业进行的实际用工情况分析,每万锭用工可减少到50人以内,也比原来传统纺纱工艺用工减一半以上,使劳动力紧缺情况有较大改观。

  积极开发新型纱线

  目前,紧密纺、赛络纺技术正在浙江环锭纺纱企业扩大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它们对减少环锭纺纱线毛羽、改善条干均匀度、提高纱线强力均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常山纺织公司在色纺纱线生产中采用紧密纺技术所取得的改造与使用经验,对色纺纱企业具有积极意义。此外,采用复合纺纱技术来开发新型纱线也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用复合纺技术开发段彩纱已在多家色纺纱企业推广应用,复合纺技术的包芯纺纱,已从常规的氨纶包芯纱向非弹性丝与金属丝为芯丝,外包非棉原料的多种包芯纱发展。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