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服业:小订单困局
来源: 《服装界》 作者:时间:2013.07.24
外包出去的订单
开拓内销市场一年来,国内品牌的所有手袋都外包给小工厂,新颖手袋厂里那条庞大的生产线开着,接的依旧是外贸单。
石碣新颖手袋厂老板韩昌伟已先感受到这股浪潮。2004年,他开办了自己的手袋厂。以前逾千平方米的工厂总是很忙碌。从欧洲涌过来的订单,最初是一个款式做几千个,慢慢的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工人翻来覆去地做,到后来,闭着眼睛都能做!”
2010年起,他开始觉得焦虑:外商每次下单大约是两三千个,同样的款式也很少再翻单。韩昌伟转身开拓国内市场,创办了自有品牌“依湖”。但折腾了一圈下来,他发现,最大的难题依旧没解决:那条庞大的生产线该怎么安排?国内销售未打开,一个款式的手袋最多只生产300到500个。为了摸清国内消费者的喜好,设计人员一个月就推出了五六个新款,每次只是“试单”,在网上小量销售,就只要几十个。“即使是这几十个,颜色也还都不一样,生产线怎么开?”
手袋厂里最资深的拉链工周祥也忧心。每次外商的新订单到,要车新拉链,第一天她能车500条,第二天600条,第四天后,她能保持每天都车900条。但国内的订单,第一天刚车完500条,还没上手,就换新款式,又要车新拉链,“不断换,我每天就只能车500条”。周祥忧心自己的收入,老板韩昌伟则忧心效率,“这样算下来,工资涨了,每个工人的产出却在减少”。
采购也难。生产一个手袋需要采购皮料、五金件、印花等,外商订单大,大批量的原材料采购无疑更有议价优势,成本可以压得更低。采购得少,生产成本也被抬高,“冲压五金件的生产商以前会免模费,采购的量少了都要求加收,一个就一两千元!”
韩昌伟决定另辟生产线。可是,在自家的工厂里转了一圈,上百个工人中都只是车拉链或裁片的“单打冠军”,能独立做出完整手袋的工人只有设计车间的工人,不过10来个。
“只能外包”。韩昌伟开始在东莞、广州各地搜寻合作的小工厂,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挑选了10来个。在这些小工厂里,每个工人都能单独做出一个完整的手袋。韩昌伟把所有的生产环节外包,只保留了生产线的头尾两端,产品设计和检测。开拓内销市场一年来,国内品牌的所有手袋都外包给小工厂,新颖手袋厂里那条庞大的生产线开着,接的依旧是外贸单。
不过一年下来,最初合作的10来个小工厂只剩两三家,“都是质量不过关。”新颖手袋厂专门辟出数百平方米的检测间,堆积着合作工厂送来的货,韩昌伟从其中一个大纸皮箱里抽出了一个橙色的女式手袋,拉链拉了一半,就再也拉不开了。“这样的手袋,怎么卖给消费者?”
新的生产线
在改造后的新生产线里,公司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附带一个“芯片”。检测人员只需通过检测设备读入芯片,生产流程、各项指标都一目了然。
原有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生产体系正面临改造,传统制造业出路何在?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指出:出路在于生产端的柔性化改造。比如,在设备层面,能够支撑大规模定制的技术设备。他举例,由于互联网对个性化需求的汇聚,能够支撑柔性化生产的数控裁床、数码印花、三维人体测量仪等已经在生产企业中加速普及。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