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深圳低端工厂去留两难 大量港台企业迅速搬离

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lara 时间:2013.08.22

导读:全球制造业调整、转移下的深圳“阵痛”:低端企业订单锐减,工人收入锐降,搬迁去内地成本太高,且远离市场和配套链条。

  周明的工厂人力成本占总支出虽仅有15%,但已比去年高了不少。

  他们今年的订单量还算稳定,200名工人每月加班时间仍有100个小时,今年底薪上调了100元,加班费每小时上涨了2元,每人每月一共能多拿300元。但对于周明而言,每月人工支出多了6万元。这削减了周明不高的利润点数。工厂占地3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19元,加上水电费每月开销11万,占总成本的7%。而原材料成本占比则高达70%以上,利润空间只剩不到8%。

  2008年,周明的工厂刚开办时,每名工人的月薪在1800元左右,现在则达到3000元,5年间上涨的幅度近70%。若以200人来计算的话,现在一年要多支付近300万元。

  周明的一个朋友6月份已经搬到东莞了。除了内地企业,大量港台企业也在迅速搬离。根据广东省要求,2012年底对“三来一补”企业完成转型,企业不再享受税收政策优惠。由于政策优惠的丧失,今年部分港台企业面临倒闭或搬迁,工人薪水或被拖欠,或被大幅压缩,劳资纠纷不断。

  周明认为,管理成本高于内地企业,也是港台企业撑不下去的一个原因。“管理层多来自于港台,工资是内地员工的1.5~2倍。管理人员数量也远多于内地企业。”

  深圳市电子行业协会的一位权威人士解释道,港台企业公司制度比较健全,管理人员配备多,分别负责不同的项目,不像内地企业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财务采购一肩挑,很多甚至是夫妻档,分工不明确。

  外迁之痛

  从2010年开始,全球最大手机代工企业富士康大举从深圳内迁,转至湖南衡阳等地。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相比于大型企业或工厂,中小工厂的搬迁并非是战略规划方面的考虑,而是人力成本的上升。”

  他补充道,作为电子行业的集中地,深圳有3万~5万家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设备制造商,其中七成为中小型企业。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但至少有20%的中小型工厂已经搬到外地。

  在松岗镇,厂房转租的红色广告标语到处可见,旧的标语颜色尚未褪去,新的标语又已贴上。

  周明是福建人,为缩减人工成本,他曾经动过举厂搬回老家的念头,但是由于供应商在深圳周边,出口也方便,最终还是放弃了。

  生产基地在龙华新区的一家大型企业副总许信忠说,虽然企业搬回二三线城市会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政策优势,招聘难度和人力成本低,但是产业链的上下游缺失,配套设施跟不上。

  但是,对于100人以下的工厂,即便他们有意忽略缺失的配套设施,二三线城市也不是他们的归宿。许信忠说,工厂人数太少,难受当地重视,享受不到政策优惠。他们要么直接关门倒闭,要么转行。

  缺少实力去支撑增多的上下游成本也是小工厂难以搬迁的原因之一。上述深圳市电子行业协会人士补充道,100人的工厂甚至达不到小型企业的标准,只比微型企业高一点,一般至少有四五百人的工厂才会考虑外迁。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