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徐建华:“东莞不要传统制造业,这是误解!”

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陈淑仪 徐盛伟时间:2014.01.08

导读:针对美元等外汇利率上涨,政府可以发行三年到五年的地方债券,鼓励银行、保险公司、高端客户以及台商等购买,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用中期的钱配合中长期项目投资的需要。———东亚银行中国及台湾区主管袁光铭

  [关注]

  香港“酱油大王”王赐豪:

  “水乡片对侨胞很有吸引力,请加大宣传”

  被称为香港“酱油大王”的王赐豪是此次讨论组召集人。他掌管香港同珍集团,一家在香港成立了130年的企业。他也是现任香港东莞同乡总会主席。这位商界大佬第一个发言,最关心的就是水乡片的发展。

  “我们一年去看了3次水乡,每次去看都有进步,希望未来几年内能看到更大的改变。”王赐豪直言,这种“东莞速度”让香港羡慕得不得了。他说,水乡片的整体推进很快,交通先行,比如虎门二桥一开通,东莞到广州的时间能减一半。而且由于区域位置上的优势,水乡片未来可以对接广州和港澳片区,发展前景看好。

  不过,他觉得东莞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能不能加大宣传,就像卖楼一样,不单对内宣传,对港澳,对海外侨胞这都是很大的吸引力!有这么大的区位优势,再加大宣传,完全是如虎添翼。”

  同样来自香港的委员连汉森则建言山区片的发展,“水乡片的发展让我们很受鼓舞,我建议,主动对接深圳,推动山区片发展。”连汉森建议,将樟木头火车站纳入轨道交通R4线的布局,由清溪站延伸到樟木头火车站,与港澳城际轨道联网,再向南经过凤岗,和深圳的11号线连接,加强东莞的东南部地区和广州、惠州、深圳的交通联系,发挥樟木头火车站在区域交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凤岗、樟木头、清溪、谢岗等山区片的发展。

  [建议]

  设立“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合议庭”

  上个月刚刚履任的东莞台商协会第十届会长翟所领表示,在工厂里发生治安事件时,经常出现家属围厂、不允许车辆进出等情况,直到厂方满足对方要求时才肯退让。这类事件对工厂的正常经营秩序造成很大影响,也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造成‘敢说敢做’的人凌驾于‘沉默的大多数’之上,个人利益超越社会利益。”翟所领建议,针对“厂闹”、“医闹”这类群体性事件,执法部门应敢于展现公权力,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创造法治投资环境,让外商放心留在东莞。

  东莞市政协特邀委员、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辅导会长谢庆源则建议借鉴福建漳州、厦门等地的做法,在台商投资密集地区的法院设立“维护台商合法权益合议庭”,专门负责审理、调解台商、台资企业的案件。

  工会收费能否给企业过渡期

  “工会对台商经营非常重要,劳资双方的很多争议本可通过工会来解决,但工会并未帮我们解决什么事。现在政府要求对企业收工会费,把钱拨到那里做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工厂有自己的工会,像这类政策能否审慎考虑这个问题。”说起新出台的工会收费政策,谢庆源语调越来越高,“在企业经营环境恶劣的情况之下,工会收费已经对企业造成困扰。”他建议在政策执行时,先给企业一个过渡期,逐渐引导,使企业感受到政府体贴关怀的诚意,让更多的企业愿意留在东莞。

  电镀企业废水处理费过高

  针对东莞电镀企业废水处理及用水回收,100%由园区废水处理中心处理的做法,谢庆源显得非常激,“卸任台商协会会长前,我曾带领所有台资电镀企业老板去环保局拜访。一吨废水处理费要收35元-37元,而且回用水价格是自来水的两倍,还要再交各种管线费用。如果允许电镀企业自建废水处理及中水回收系统,成本只要11元-12元/吨,为什么还要用你的水?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这样公平吗?”

  谢庆源建议,市政府应允许愿意投资废水处理及中水回收系统的企业先行一步,因企业自身可以做到60%的回用水再使用,剩余的40%可由园区内的废水处理中心统一处理。这部分经处理后再返还60%给企业,可达到84%的回用率,比环保局规定的60%废水回用率标准还要高,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东莞一直在谈转型升级,可电镀企业的机器设备只要一更新,环保评估就要推倒重来一次,又是一轮复杂的流程,这样合理吗?”

  [吐槽]

  为何还不实施台胞“落地签”

  “这都什么时代了,还要这样劳民伤财?真是让人感到奇怪。”针对台胞证落地签问题,谢庆源表示,目前常平火车站口岸及太平虎门码头口岸是台商经常往返香港的两个重要口岸,但均未提供台胞落地签证的服务。台商必须事先在香港办理台胞证加签,才能从此两口岸搭乘车船,影响到台商往返两地的时间及效率。若不慎搭乘抵达大陆境内,将会遭致遣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莞台两地的往来与交流。

  [新思路]

  台商率先启动厂内垃圾分类

  翟所领在发言中说,东莞台商协会计划今年将率先在各个台资工厂启动垃圾分类。具体做法是,在部分大型台企先行试点,对垃圾进行分级处理,便于垃圾收集商带走;同时,对企业员工进行垃圾分类教育,让他们把垃圾分类的观念带回家乡去。如果实施顺利的话,再选定一些条件合适的村子,推行村内垃圾分类,实现“垃圾不落地”。

标签:东莞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