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日企投资减少利润增加 退出的多是机电企业
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lara 时间:2014.07.02
投资减少 利润增加—在华日企且退且进
泽田真治郎正襟危坐。作为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同时也是日本最大商事企业之一的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他于6月18日向媒体公布了2014年版《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白皮书》。这是日本商会自2010年以来编撰的第5本白皮书。白皮书除了谈中国经济外,主要谈的是在中国各地的日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建议。
对于回答白皮书中的内容,泽田胸有成竹,但面对四十多家中外媒体,谈到中日政治问题,特别是中日政治关系对经济的影响等,他多少有些头疼。
好在泽田身边的商会副会长兼调查委员会委员长田端祥久熟悉中日间的政经关系,有他在,更能应对记者会上的相关问题。
果然,当天的提问很快就从白皮书转到了中日关系上。
在日本商会发表白皮书的前一天,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通报了今年1至5月中国商务运行情况。“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韩国和英国同比增幅较高,分别为87.9%和62.2%;日本同比下降42.2%,美国同比下降9.3%。”发言人说。
而这恰好和中国与相关国家目前的关系状况相似。
安倍晋三出任首相后,积极推行包围、牵制中国的“价值观外交”,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几乎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同比也迅速下滑。这是否意味着,日本企业的确受到“价值观外交”的影响,而开始大量减少对华投资?日本企业在华是进还是退?这系列问题,都让泽田有些棘手。
日企投资变化与政治关系不大
对于这些问题,调查委员会田端祥久会长似乎更有许多话要说,他接过话筒说:“我想用另一个数据来谈日本的对华投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对企业对外投资有一个调查。该调查从1992年开始加设了首选投资国项目,从那个时候起到2013年为止,中国一直是日本制造业的首选投资国。”田端说。至少从国际协力银行给出的数字看,日本制造业已经连续二十余年把中国当成了最先投资的国家,这二十年中,能够到中国来投资的企业大都已经来了。
日企对华投资有几次高峰,田端使用中国商务部的调查数据,得出了几个峰值。分别是1997年、2005年及2012年。
1997年以后的投资主要是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企短期内无力继续向中国投资,那时日本一年的对华投资已经超过了40亿美元。2005年的峰值则在65亿美元左右,可以说对1997年的反弹相当大。集中大量投资后,企业进入到生产阶段,2006年以后对华投资开始减少,其后日本企业又在2008年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对华投资进一步降低。2011年日企重新开始大量投资中国,2012年达到了新的顶峰:一年超过70亿美元。
泽田尽可能避开了政治对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影响这个问题。他表示,日企对华投资进入到一个高峰后,必定要出现下滑的新趋势;其次也在于中国投资环境存在不少问题,如果有更好的投资地点,日本企业自然会去那里投资。
他阐述了白皮书中谈到的对中国政府的三个建言:“我们希望取消或修订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望简化行政手续,加快行政办理速度;我们还希望在制造及服务领域,进一步放开外资准入限制,更广泛地采用全球标准。”
田端用另一组数据揭示了日企在中国的现状:“日本贸易促进会在2014年对日企做了一项调查,在被调查企业中,54.2%的企业会扩大在华业务,39.5%的企业则选择维持现状。有5%的企业选择了在中国缩小业务,1.2%的企业将从中国退出转移到其他国家。”
他在回答《中国新闻周刊》提问时表示:“(退出的)主要是机电企业、纺织业及从中国出口产品到其他国家的企业。”
日本机电企业近些年经营不佳,从中国退出可以理解;纺织业中的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向国外拓展新生产据点,日本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在中国生产向世界出口的经营模式已经出现局限性,这些似乎与政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空前的盈利水平
与投资下滑相比,日本在华企业大都进入了丰厚的收获期。
6月20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上海见一家日本著名商社企业的总经理,问到这两年的业务情况,总经理顿时喜笑颜开,“去年我们拿到了有史以来最大销售额、最大利润率。”
“在中国以中国消费者、企业为服务对象,就能把业务做到最大最好。”这名总经理说。
日立集团驻中国总负责人小久保宪一也向记者表示,“2013年财年,我们的销售额比2012年增加了32%。”
二十多年来的投资,让日企进入到了收获阶段。“加上我自己直接负责的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在内,日立在中国的企业已经有177家,有员工46400人。”员工人数接近5万人的企业,在中国并不是很多,而维持一年数十亿、上百亿元的增量,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在2012年度的销售总额有510亿元,2013年度增加到了671亿元,到2015年度,我们的目标值是763亿元以上。”小久保说。简单地说,前两年日立在中国一年的增值为100亿元,2014年度及2015年度每年要增加5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在中国,5万人的综合机电企业每年营业额能增加50亿元的不多,即便是日本在本土的企业,连续数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也不是每家都能做得到的。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