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手工作坊转身弹棉花也“弹”出家族企业

来源:网上轻纺城作者:时间:2013.04.19

导读:个体户转企业后,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其中法人潘文彪出资25万元,占50%;儿子潘肃剑出资15万元,占30%;孙子潘旭梁出资10万元,占20%。凝结了潘家祖孙三代心血的公司,终于起步了。

  2013年4月初,一份《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报告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共鸣。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90%的小型企业和95%的微型企业未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

  几乎就在同时,建行浙江省分行的宣传资料上出现了一则消息“中华老字号”杭州潘永泰棉花店获得了建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的10万元信用贷款。

  去年7月,本报曾多次报道过这家中华老字号的境遇(《“潘永泰棉花店”父子俩的心事》),潘家为了注册公司,光是办执照就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8个月后,这家从手工业作坊转身的新公司运营得如何?又是如何获得了其他小微企业梦寐以求的银行支持?

  近日,记者回访了杭州潘永泰棉花店的父子二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走在杭州的“春天里”,清河坊的古街上,人来人往,有游客热得穿上了短袖。

  78岁的潘文彪和老伴胡兰兰依然守着棉花店。

  老爷子看上去红光满面,做起生活来依然有板有眼,手指翻飞。身上那套蓝色工作服,应该还是年轻时单位里发的劳保用品,穿了几十年也不显得旧,缀满了密密麻麻的棉花絮。

  “公司办下来了,牌子还没去做。就是一枚公章,放在包里。”潘文彪认出了记者。

  正说着,他把办好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找出来。黄色底板的营业执照放在一个旧镜框里,看上去很像是有些年份。事实上,这家“杭州潘永泰棉花店有限公司”注册成功才不过半年光景。

  个体户转企业后,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其中法人潘文彪出资25万元,占50%;儿子潘肃剑出资15万元,占30%;孙子潘旭梁出资10万元,占20%。

  凝结了潘家祖孙三代心血的公司,终于起步了。

  潘家老爷子:银行“上门送钱”摆手说不需要

  日前,建行发放给杭州潘永泰棉花店有限公司的10万元贷款如期结清。

  说起这笔放贷的故事,时任建行惠民路支行行长的王芳非常感触。

  去年10月,建行省分行营业部小企业业务部向所辖支行下发了第一批“个转企”名单。杭州吴山支行公司客户部在名单中一眼发现了“杭州潘永泰棉花店有限公司”。

  从位于惠民路的支行,到河坊街113号的棉花店,走走过去也不足500米。但为了游说潘文彪接受银行的好意,王芳和她的伙伴不晓得跑了多少趟。

  “去之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从网上了解了潘永泰的历史沿革,也获悉了他们9月份刚刚办好手续,从个体户转型为公司。一开始审核额度时,行里是想给他们发放30万元贷款的。哪里想到,初次见面,老爷子戒心很重,很明确地表示不接受,说他们目前没有这个需求。”王芳说,做银行信贷这么多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儿。

  不甘心的信贷人员一趟趟地往棉花店跑,继续做工作,甚至用“以后你来银行里都不用排队伍了”来拉近双方的距离。

  感受到银行工作人员的诚意,潘文彪也打开了话匣,讲起了自己的过往,讲起了以后的发展思路。他告诉银行的人,儿子潘肃剑是我的代理人。“你们去和他谈谈看。”

  其实,“知父莫若子”。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那年,就不断有萧山、绍兴的纺织企业寻上门来游说潘文彪“合作”,商标转让、合作、股份、床上用品转让租赁,形式五花八门,只要潘家同意,任何形式都行。

  潘肃剑的原则是,只要对方一开口“谈钞票”,统统免谈。但这一回是不一样的,上门来的是一家银行,而且还是国有银行。

  他一面做父亲的工作,一面和银行商谈。与此同时,吴山支行为潘永泰棉花店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服务方案。

  于是,去年12月底,潘永泰棉花店获得了10万元的信用贷款,成为了建行杭州地区首例支持“个转企”的小微企业。

  潘文彪偷偷告诉记者,“(放贷)那天银行的大领导都来了。”私底下他和儿子商量,“银行这么看重我们,我们要不要送面锦旗过去表示下谢意?”

  潘家儿子:放弃自己的事业太可惜

  这次回访最费神的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约到潘肃剑。

  人到中年的潘肃剑,自己经营着一家公司,帮人策划拍摄,忙得不亦乐乎。“(棉花店有限)公司注册下来后,事情也多了许多,要跑税务部门,要去环保办审批,还要请会计。一忙就容易忘记。办好事情我就把公章送回去交给老头子。”

  一周之后,他终于挤出周末的时间和记者见了面。

  2012年,全国上下都在推进“个转企”的工作,工商、银行各个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时间不好推板(杭州话,相差的意思)一年的。去年1月,我去窗口咨询,听说要申办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先注销原本的个体营业执照,就照办了。哪里想到,我们棉花店的店面是私宅,不符合申办企业的要求;经营范围有‘加工’业务的还要通过环保部门的前置审批。后来字号也很麻烦,我们想叫‘潘永泰棉花店有限公司’,一开始也通不过。”

  说起一年前申报公司那会的折腾,潘肃剑至今还记忆犹新。好事多磨,九个月后,潘家终于领到了上城区工商分局发出的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这期间,跑腿、费口舌、托人找关系、寻求声援,小老百姓办事能想到的方法他都试过了。

  公司成立后,各部门送来温暖,媒体也纷至沓来,请他谈谈老店新开的想法。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