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纺织产业特色之路靠创新
来源:中国纺织报作者:时间:2013.06.18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棉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上,协会领导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施楣梧博士、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等专家以及棉纺织上下游相关企业近400余名代表围绕“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主题共同讨论棉纺织行业创新发展之道。
目前,我国棉纺织产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企业不断调整进步,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走特色之路成为必然。专家们提出,以科技引领、延伸产业链与协同创新为核心,创造出特色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整体上形成面向市场的精细化管理创新体系,推动企业从单向度成长转向多向度成长,从机会、资源驱动转向创新能力驱动,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型,是棉纺织行业发展的方向。
我们从此次论坛专家发言中撷取精华,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
1 企业要做精、做专、做特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穆
经济发达的原纺织大国“再工业化”,低中档纺织产品生产向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转移,我国的纺织工业面临更多的不利因素。棉纺织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致力于做精、做专、做特,以缓解用棉难题以及加快产品创新,提高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又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那就是经济发达的原来的纺织大国。近3年来,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要在过去的去工业化过程之后,重新再工业化。美国目前已经有一批新建的棉纺厂开工了。这说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变化,和我们竞争的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竞争对手。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中国纺织产业必须头脑清醒、面向全球、脚踏实地、扎实创新,努力贯彻“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奋勇努力、夺取前沿,克服经济发达的原纺织大国“再工业化”,低中档纺织产品生产正向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双重压力。
由于全球人口暴增,特别是中国从2009年起已由粮食净出口国转变为粮食净进口国,天然纤维必须向不用“粮田”,尽量不用“耕地”,用盐碱地、荒滩地、山坡地种植和养殖的方向转变,尽量利用农废产品和新品种作为原料来源。近年来,天然纺织纤维已开始开发和应用许多新品种,如木棉、海岛棉山地木本种、牛角瓜纤维、无毒或低毒大麻、竹纤维、莲梗纤维、甘蔗纤维、貉绒、狐绒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尽量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并开发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如海藻酸钠纤维、甲壳质纤维、壳聚糖纤维、聚乳酸纤维等。
合成纤维的新品种,主要两个类型值得关注:一个方面是高性能纤维,主要包括高强度、高模量、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耐烧蚀等纤维。因为高性能纤维、纺织材料成为可以取代上百种金属材料的重要基本材料。另一种是功能纤维新品种。现在的功能纤维,在服装、家用等其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防水、防油、防污,还要导湿、导汗、快干、高吸水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加入抑菌、防臭、防蚊,甚至防螨的功能。
棉纺织企业是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致力于做精、做专、做特。在产品开发上,棉纺织企业要理解棉纤维的优缺点,与其他纤维取长补短,发挥特色,特别是发挥新型纤维的高性能、新功能等特点;要重视短纤维纺纱与长丝的结合,开发新品种、发挥新功能、争取新市场;要结合文化、时尚、绿色、环保、健康、品牌等因素,重视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做出精品;应重视最终产品的系统开发和对终端市场的开发和掌控,上下游企业可以联合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完整产业链。
- 倒计时15天!2022宁波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开展在即2022.08.04
- 探访“牛仔之都”-增城新塘2021.01.06
- 5分钟做2000件不同衣服?阿里巴巴服装厂开工了!2020.09.18
- 上半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简析:指标显著下降 企业亏损加深2020.08.27
- 疫情“制造”服饰业“低估契机”海澜之家“黑马”气质隐现2020.08.25
- 可弹可染,还抗菌可粘合 氨纶下游市场应用空间正在拓展2020.08.18
- 柯桥宝纺印染打造绿色工厂2020.08.17
- 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纺织企业如何应对外贸和内需市场?2020.08.12
- 国际棉价强势上涨 国内棉价跟涨2020.08.11
- 大厂小厂“两重天” 印纱内销好转致价格提升2020.08.11
- 亏损10倍,“从不打折”安德玛向中国市场低头2020.08.10
- 新年度棉价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震荡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