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中国棉花敞开式收储政策有望迎重大调整

来源:中国服饰新闻网作者:时间:2013.06.25

导读:在收储制度使国储棉库存升至历史高位的同时,国内市场的另一端却面临着严重“吃不饱”的窘境。

  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延续三年的棉花敞开式收储政策有望迎来重大调整。

  虽然市场对沿用收储还是采取直接补贴的做法争论颇多,但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如何调整政府在棉花产业中的定位,发挥保障市场公平的作用,而不是继续以天量的收储托市,充当“棉市的最大庄家”。

  中国政府正在考虑调整目前的棉花敞开式收储政策,针对棉农和用棉企业的调研也已开始,新政策或从明年起实行。

  中国棉花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对路透表示:“由于今年国家棉花收储方案已经公布,再改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有政策变动将会是针对以后年度的。”

  尽管官方还未正式宣布任何调整收储政策的决定,但棉花产业有关改革收储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主流意见是以“直补”代替目前的敞开收储政策。而从多位政府官员和行业协会的正面回应看,棉花收储政策近期作出重大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在本月稍早举行的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指出,“棉花目前的政策体系确确实实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国务院有关部门也是在积极探索这些事情。”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也表示,在肯定棉业政策在稳定棉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这些措施给产业链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应忽视。要研究如何健全机制,设计出一个长期的、前瞻性的制度。

  中国从2011年开始对国产棉花实行固定价格的敞开收储制度,2013年度的收储价为每吨20,400元人民币。同时为保证用棉企业需求,政府还从年初开始,以底价竞拍的方式持续进行储备棉投放。

  但延续三年的收储政策在起到稳定棉价等效用的同时,也产生了种种扭曲和弊端。其中尤以收储造成国内外价差过大,产业链下游受损,以及封闭的收储体系与市场的脱节遭人诟病。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以过度行政干预代替经济规律所造成的市场扭曲。

  “现在国家手里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棉花资源,既当买家又当卖家,本来应该由市场去做的事情全都被代劳了,这很不正常。”上海中期首席棉花分析师见惊雷对路透表示。

  而这种异常的行政干预在导致超高库存的同时,也造成了期货市场无棉可交割的尴尬,收储价和市场价的脱节和期货交割渠道的受限,也给金融市场埋下了风险隐患。

  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中本年度末中国棉花的库存规模高达1,089万吨,这不仅超过了中国国内一整年的消费量,也占到全球库存总量的近60%。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