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化纤业:站在调整十字路口

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Ashcol时间:2013.09.29

导读:历经前几年巅峰疯狂后,目前,化纤行业正进入理性回调阶段。站在调整的十字路口,浙江省化纤企业陷入沉思。

  投资成本下降,资本进入化纤行业门槛随之降低。“过去十年,化纤项目单体规模是原来的6倍,单个项目投资成本是原来的1/8,项目建成速度是原来的1/2,加工研发成本是原来的1/2,纺丝速度是十年前的8倍。”端小平说。

  “前几年化纤利润太高了,最好的2011年,一吨化纤利润5000元。丰厚的利润必将引来疯狂的投资。今年6月份我专程跑了一趟德国,去洽谈新设备交货的事情。去年订的货,按照原来一年可交货,现在要3年才能交货。什么原因?中国化纤企业的设备订货量太大,德国公司生产忙不过来了。”庄奎龙说。

  与会的川企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罗克胜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的粘胶纤维长丝产量全球最大,短丝全国前十。“公司现有常规产品销售困难,每吨售价4万元,利润很薄,而像蛹蛋白纤维等高新产品一吨七八万元,却非常紧俏,利润也比常规产品高得多。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高新产品占比越多越好。”

  “产业用”是新路

  为应对产能过剩挑战,必须找到新的需求点。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的《资源匮乏下的纺织产业出路》一文中,开篇即有如下一组数据:联合国联合多国专家发布的一份意见称,到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53亿吨。其中,服装部分将达到4150万吨,占16.4%,家用纺织品部分4100万吨,占16.2%。而产业用纺织品,将达到1.705亿吨,占总量的67.4%。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一份数据也显示:在2011至2015年期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129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9.5%。根据目前的行业规划,到2015年应用于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化纤比例将达到29%,新增约450万吨,产业用纺织品无疑已成为中国化纤工业增长的亮点。

  两组数据,一个关键词—产业用纺织品,包括农用、工业用、军事用、建筑用、汽车用、医疗卫生用、航天航空用等。无疑,与当前运用更为广泛的服装用、家用纺织品相比,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含量更高。

  “2013年上半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整体处于健康、平稳的态势,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4.4%,利润同比增长27.04%,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在纺织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介绍。

  “我们也一直在调整产品结构,逐渐提高产业用纺织品比重。目前公司产品中,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比重分别为50%、25%、25%。虽然服装用产品比重最大,但产业用产品比重在不断增加。”庄奎龙说。

  “精细化多样化纤维、高端纤维产品,也将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新方向。”上田英志指出,亚洲地区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将转变为“工业化社会形态”。所谓工业化社会形态,对化纤行业的影响,表现在对高端服装、高端化纤的需求量的增长,需要化纤企业生产更高附加值、功能性更强的化纤产品。“目前中国服装市场规模与2008年的日本市场的产值相当,但到了2020年,中国高端消费者数量将超过日本总人口3倍,约达3.2亿人。”

标签:化纤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