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珠三角纺服业:供应链加速嬗变

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lara 时间:2013.05.22

导读:目前,大量传统企业仍未完成转变,在工业时代固化下来的生产方式,设备、工艺、流程、制度、理念都面临挑战。无疑,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东莞将首当其冲。

  原有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生产体系正面临改造,东莞传统制造业出路何在?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指出:生产端的柔性化改造。比如,在设备层面,能够支撑大规模定制的技术设备。他举例,由于互联网对个性化需求的汇聚,能够支撑柔性化生产的数控裁床、数码印花、三维人体测量仪等已经在生产企业中加速普及。

  位于东莞高盛科技园的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是这一理论的实例注解。在数百平方米的展览馆里,这家公司展示了符合曾鸣定义的新生产线:在生产线最前端的是一台三维足部激光扫描仪。这一机器最早在德国、日本使用,2007年爱玛就此进行了技术开发,推出自己的足部扫描仪:客户只要将脚伸入一个四四方方的机器盒子里,有关这只脚的45项数据都被输入电脑,具体到脚板的宽度、每一个脚趾和外踝骨中心部位的长度等。

  各项数据汇集,工作人员依此制作出脚模,即鞋楦。设计师再以鞋楦为基础,按照客户订制的要求,在电脑上设计出完全个性化的鞋。进入生产环节,几个工人站在几台数控机床旁。已完成设计的3D鞋样先输入数控皮革切割机,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假设一只新鞋的鞋面由16小块形状各异的牛皮粘合成,工人将一整张大牛皮摊放在切割机的投影仪下。不过三五分钟,电脑就已自动分析、排版,将形状各异的鞋面分块分布到皮料上,交由数控机床自行切割分解,甚至在皮料上打孔、切花,制作出复杂丰富的形状。

  这与旧有的生产方式大不相同:现有东莞的鞋厂里,一双新鞋的设计定型后,都是人工排版:工人拿着尺子和笔,耗上半天,在一张大皮料上圈圈画画,再移交到裁床上用刀模切割。这意味着,16小块牛皮组成的鞋面要制订16个形状不同的刀模。每次有新设计出来,如果厂商储存的刀模中没有需要的形状,就得花两三天订制新刀模,一个刀模的花费为几百到上千块,或是圆圈、或是三角。如果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这种生产成本将极度高昂,所耗费的时间也更长。工作人员介绍,数控机床的运用极大简化了整个生产。鞋样翻新,工人要做的只是电脑上的数据调整。

  可是,运用这套高科技的成本也不低。以最前端的三维足部激光扫描仪为例,对外售价是30多万。从2007年推广到现在,爱玛只在国内出售了5台扫描仪,都是青岛和广州的品牌企业购买。爱玛的大客户都在欧洲,意大利、西班牙等奢侈品牌商。“这些个性化订制面向的都是高端客户,一双鞋卖到一万多块,品牌商就把机器放在五星级酒店和高级会所内。”

  便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数控机床,在东莞的应用也很少。一台数控机床的价格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可以广泛运用于鞋类、皮具、箱包和软体家具等各类生产中,但工作人员直言,跟他们订购机器的都是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比如在东莞为LV代工的大工厂

  钜升塑胶电子制品有限公司也是愿意花重资投入柔性化生产的东莞企业。这家企业在金融危机前也是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他们为松下、飞利浦、诺基亚等产品配套生产模具及注塑产品,有3000多个工人。但现在,从这家模具厂长长的车间走廊一眼望过去,偌大的车间里竟然空无一人。

  他们正在建设柔性智能制造车间,3年投入将高达2亿元。在改造后的新生产线里,公司生产的每款产品,从一开始生产到最后成品,都附带一个“芯片”。检测人员只需要通过检测设备读入芯片,整个生产流程、各项功能指标都一目了然。这意味着,每生产一个不同的模具,需要变动也只是芯片上的数据。

  今年7月,一期全自动化模具加工无人车间就将正式启用。这将是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首个全自动化模具加工无人车间。钜升公司总经理助理蒋仕元透露,公司目前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达1亿元,人力成本节省了80%,预计一期工程启用后,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净收入约3亿元。但前期投入如此巨大,东莞很多企业都没有这样的资本实力。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