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劳动力与产业结构需双调整 用工荒再袭珠三角

来源:中华纺织网作者:lara 时间:2014.02.24

导读:随着制造业逐步向中东部地区转移,家门口的工作,更自由的工作,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而对于珠三角来说,不能提供更高工资的工厂,注定还要继续在“用工荒”的泥淖中挣扎。

  对于“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问题,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近期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就业和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根本上反映了劳务工数量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

  此外,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对各地市场调查的情况发现,“春风行动”中进场找工作的农民工比例占比在减小,而各类专科甚至本科毕业生的比例却在不断增大。

  职业培训学校教育的缺乏,以及大专院校的扩招,使中国的劳动力结构出现“脑体倒挂”的意外情况。“现在泥水工、木工没有300块日薪根本招不到,而大学生平均月薪也就三四千元。”在刚刚召开的广州市人大上,有多位人大代表提到这一问题。为了缓解蓝领工人缺乏的问题,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彦文甚至提议吸收海外劳工。

  对于企业来说,解决招工难最简洁的方式,当然自身进行产业升级。据了解,在格力、美的等家电制造企业中,正在大力推行机器人。格力电器2013年提出,到2015年实现自动化率达到70%。而在珠海格力的的自动化样板工厂里上,第一次来参观的人估计都会大吃一惊。原本想象中人头攒动,热火朝天的生产线上,实际并没有多少工人,大多数的工作用机械自动化完成,只有少量经过培训的自动化技工在忙碌。

  不过,对于像钱经理这样的小型创业者来说,实现自动化还是个从未考虑过的问题。事实上,在整个珠三角地区,能达到使用自动化生产线规模的企业,其实是凤毛麟角的。构成珠三角制造业基础的,是大量藏匿于厂房里简单的生产设备,以及大量的制造业工人。

  “比如说微波炉工厂,很多细小的螺丝需要人工在箱子内部装,机器现在没办法实现。”吴红艳介绍,其他如服装厂,机器可替代的部分也不多,而在酒店业、快递业、家政业等行业,机器根本无法替代。

  李迎生指出,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在高端制造业中可以实现,可能缺乏专业技工;这与现在出现用工荒的企业不是同一类型的,后者需要招聘的大多数普通工种,而这也是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

  吴红艳在深圳接下的订单,也能基本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招聘普通工种的,基本都来自IT制造、玩具制造等厂家。这些厂家在劳动力竞争市场上,既给不出超越求职者预期的工资,也提供不了更高的保障机制。对于他们来说,用工的缺乏是几乎不可解决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在这些企业中,会出现大量不与厂家签订劳动合同,当月甚至当日结算工资,随时进厂又随时可以走人的用工关系。

  此外,即便是高调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的自动化先行者、制造业用工大户富士康,在这方面的探索也低于预期。

  早在2011年底,富士康就公布了将以“百万机器人”取代人工的产业升级计划。根据富士康今年公布的最新情况,其深圳富士康厂区一些一线生产岗位上,机器人操作代替人工操作的比例高达70% 。

  不过,这仍然掩饰不了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远未实现的实际情况。2013年,为富士康提供机器人部件的硬件制造商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按照富士康的向其公司的采购单推算,富士康现在的机器人数量也就几万台。

  而今,在武汉、成都、郑州等地,富士康招聘员工的大巴停在了几乎每一个合适的人力资源市场。武汉富士康今春要招聘5000人,招工困难的情况下,其招聘负责人不得不在火车站开设现场招聘点。在深圳龙华、观澜的厂区,富士康甚至给出了“内部推荐、5人或以上报销来时路费”的条件。

  有观察者分析,机器人的不稳定、精确度不达标是技术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挑战是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要从管理智慧的人工转向管理无人化的机器,其实需要企业内部的管理变革,而这一条,必须逐步总结经验才行。

  “在一些一线操作工岗位用机器人代替人,其实是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是对劳动力的一种解放,让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干一些更有价值的工作。”章俊表示,虽然一些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在逐年提高,但是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结构调整

  “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就业主要去向仍然是工业领域,所以会出现对非熟练工人和技能工人的旺盛需求。” 在近期举行的一个关于“用工荒”问题的讲座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分析,这样一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强化了当今劳动力市场的民工荒。

  而从国家劳动力市场供给总量来看,2010年前后,中国的新增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2013年后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开始出现拐点,总体劳动力数量也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问题,中国的适龄劳动力结构必须有所变化。

  不过,对于目前出现的用工荒,特别是非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不管是从业者还是观察者,均认为不可避免,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节这个问题,如农民工专场出现大中专毕业生涌入的情况,便是市场调节的一个结果。

  但是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却迫在眉睫。“按照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国应该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一些中高级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中国企业现在乃至未来对技术人才的渴求。”章俊表示,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未来中国制造业将实现由劳动密集型的“中国制造”,向技术型的“中国智造”转变,需要大批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李迎生也认为,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已经成为提升工业化水平的基本条件。但是在目前情况下,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的发展状况并不能满足提供合格技工的要求。

  根据他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供给和需求结构不对称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劳务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均会长期存在,这促使中国必须加大对成人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得人力资本结构适应新情况。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