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网首页

从“潜江裁缝”现象看纺服企业内迁之路

来源:第一纺织网作者:时间:2013.06.05

导读:近年来,受到沿海地区土地价格处于高位、水电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断出现的“用工荒”以及纺织服装企业的产业升级,以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失去在沿海地区再发展的优势,陆续有一部分工厂开始从沿海地区内迁西部。

  据了解,这一部分企业大多规模小,其面临的原材料采购成本高、产品运输出去成本高的问题更为严重。同时也是因为规模小,很多地方政府政策上的天平并不会向他们倾斜多少。小服装厂老板或者是以往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打工者,在自己家乡开办的这类“家庭作坊式”工厂,无疑是飘荡在乡间河沟里的浮萍抑或是摇曳在创业工业园区边缘的风景。这部分人员,大多是看了几本财富名人折腾的传记,或看了几个著名电视台忽悠的致富类电视节目,就把自己也当成了其中的财富人物。他们一方面没有雄厚甚至是充足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没有得力的经营管理团体,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冲劲去做的,所以也就注定要走很多的弯路,付出相当的代价。

  笔者曾经亲自前往四川某乡镇上的几家家庭服装工厂调查,发现他们的订单渠道,基本都是靠以前打工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来提供。订单的多少取决于朋友的多少、路子的宽与窄。实际上,多数时候都处于半饥饿状态,不过一般下半年好于上半年。即便是拿到手的订单也是通过几次转手,层层“剥削”而来,其利润极低。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工厂里没有质检员,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质量标准可言。同时,这些位于乡上或者是村子里甚至就是自己家里的小服装厂也基本上没有办理营业执照,自然不用交任何的税费。每每想起这些家庭作坊式小服装工厂,都不免暗自问自己这样的工厂能走多远?他们这种无照经营、逃避税收、缺乏质检的不规范状态,迟早都会遭遇有关部门就地解散,然后老板、工人作鸟兽散的情况。毋庸置疑的是,这一切都决定了它们的命运不会长久。

  实事求是地说,沿海纺织服装企业内迁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工艺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升级换代。但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缺失,以及在设计、研发、商贸物流等环节中高档次人才的缺少等问题仍然是客观存在并制约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这股产业转移洪流的核心因素。  

        不得不搭建的产业链集群

  产业链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服装生产国,在我国沿海一线纺织服装行业发达的城市,其产业链集群实际上已经相当完善。一家工厂基本上可以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就在同一条街道上获得自己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辅料、配件、物流、报关、上下游企业甚至是代工的工厂。 

      然而,在中西部地区产业链集群的不完善给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了诸多的麻烦。往往就是面料企业要跑到另外一个省份去购买需要的纱线,服装企业寻找合适的面料经常还不得不“回”去沿海地区。这样一番折腾,不但增加了采购成本,同时也耽误了生产周期。

  对于内迁企业生产成本的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说,低廉的人工工资基本上可以抵消场地租金和采购成本。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错误的。目前,在中西部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打工的工人工资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差别不大,每月最多的差异也就在两三百元。吸引他们留在家乡工作的原因是,在沿海打工,一去数千里,费用不少,而且逢年过节要订票、挤长途客车、赶火车,疲惫不堪。所以,如果内迁企业的工价低于沿海太多,是根本招不到人的。

  另外,纺织服装企业内迁,比原来台湾企业、香港企业内迁大陆的情况复杂得多。那个时候只要给钱就干,现在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给钱也不一定给你干。究其原因,男人们外出干活,比方现在西部地区工地上做钢筋活、做外墙活、搭架的都是200元一天以上。男人们辛苦了一天,回到家里如果遇到冷饭冷菜,就骂人,就骂得女人们也不敢出来赚钱了。

推荐资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会员中心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服装工业网 冀ICP备19024797号-1